近日,“新型工业化媒体调研行”陕西站座谈会在西安举办。会上发布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已部署5G行业虚拟专网6.4万个,5G工业网关、5G工业路由器等数量超百款;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量全球占比达到42%,5G-A、6G等关键技术研发、国际标准研制处于全球第一阵营。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副司长孙姬介绍,近年来我国不断推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体系演进升级,截至今年7月底,建成5G基站459.8万个,千兆网络能力端口超过3053万个,实现了“县县通千兆、乡乡通5G”。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体系加快构建,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在用算力中心达到1085万标准机架,智能算力规模已经达到788EFLOPS(FP16半精度)。 孙姬在座谈会上表示,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全面赋能新型工业化,主要表现为三个“进一步”:一是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于研发设计环节,推动工业领域创新范式变革、研发效率提升和创新体系重塑。如大飞机、新能源汽车、高速动车组等重点领域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研制周期平均缩短近30%;利用华为盘古汽车大模型,车企可大幅缩短自动驾驶新场景采集、训练、部署的时间。二是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信息基础设施深入渗透到生产领域,打通工业等实体经济生产要素流通、产业链高效协同的信息“大动脉”。截至目前,我国已部署5G行业虚拟专网6.4万个,新型工业5G终端设备相继涌现,5G工业网关、5G工业路由器等超百款。已建成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340家,工业互联网标识注册总量超6900亿个,服务企业超51万家。二级节点达到383个,涵盖47个行业。三是应用场景进一步深化。信息通信与千行百业加速融合,应用广度深度持续拓展,助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不断催生新模式新业态。 记者了解到,目前,5G应用已融入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86个,案例总数超过13.8万个。在工业领域,5G有力支撑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涌现出5G+AI质检、精准设备控制等智能化场景。5G工厂平均产能提升19.6%,运营成本下降14.5%,质量效益大幅提升。在交通领域,智能网联汽车5G应用快速增长,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前装标配5G的乘用车新车达816.7万辆,其中1—6月达230.5万辆,同比增长72.6%,5G应用有力提升了智慧导航、影音娱乐等智能座舱体验。在文旅领域,5G应用已覆盖管理、营销、服务、体验全链条,衍生出全新沉浸式旅游体验。在农业领域,5G应用在智慧大棚的基础上,加快向无人植保、智慧农机等种植、养殖、流通重点领域拓展。 据悉,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统筹推进信息通信业“建、用、研”,其中将加速推动5G-A产品体系与高品质网络落地部署,加快推进6G技术研发,并前瞻布局和培育面向6G的应用产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