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银川市将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建设为抓手,按照“源头优先、洪涝统筹、雨污同治、量质兼顾”的治理策略,全域谋划、系统施策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持续提升城市发展韧性。
海绵设施走进百姓生活
近年来,银川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系统推进城市防洪排涝治理、黑臭水体治理、水系周边环境治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积极打造“安全韧性、绿色生态、人水和谐、幸福宜居、智慧人文”的海绵城市。
“我们在新建道路、小微公园、学校以及公共区域大力推行海绵城市设计理念,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统筹协调城市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银川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为了将绿色生态与城市功能有机结合,我市从全生命周期、全系统角度寻求新的提升方向,因地制宜,将海绵城市理念全方位融入到城市建设中,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程,银川市第四十二中学和阅海第五小学总占地面积近127亩,校园人行道和广场尽量采用透水铺装设计。每逢下雨,地面不仅可以渗透吸纳雨水,还可以对雨水起到净化作用。位于金凤区的宝湖湾小区则通过道路两侧的水渠收集雨水,储存起来用于整个小区的绿化,将有限的自然降水进行合理利用。
海绵城市在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基本要求的同时,通过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生态植草沟、生态景观水体等“小海绵”的建设,实现对水资源的精打细算和高效利用。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普及,在银川,越来越多的海绵建筑、海绵道路、海绵绿地等基础设施已走进百姓生活。
充分发挥集中连片效应
截至2023年12月,我市海绵城市建设达标面积60平方公里,占建成区面积31%,内涝积水区段消除比例达到93%,城市防洪标准、天然水域面积比例、可透水面积比例、污水集中收集率、污水处理厂进水BOD浓度等多项指标均已达到考核要求。按照目标要求,到2024年示范期末,40%以上的建成区面积要达到30年一遇的内涝防治标准,内涝积水区段消除比例要达到100%。
为此,我市将重点开展两个示范片区建设。金凤区中北部示范片区面积为53.46平方公里,涉及2条主干道、10所中小学、6个住宅小区。西夏区南部示范片区面积为28.5平方公里,涉及2个厂区、2个老旧小区、2条道路及1个湿地公园。通过两个示范片区的建设,“连点成片”强化海绵城市建设的系统性,逐步搭建起雨水下渗、蓄滞、净化、回用、排放的“海绵系统”,充分发挥集中连片海绵效应,形成内外“双循环”,高效控制雨水径流污染,提高排水防涝能力,推动生态治理。
此外,今年我市还将加快推进海绵城市智慧监管平台的建设,主要包括应用系统、支撑平台和数据资源中心三大部分,为海绵城市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提供全过程信息化支持。通过各类数据的有机整合、数据共享和深度应用,为海绵城市监督管理、智慧决策、一体化调度、信息公开提供数据服务和信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