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银川市新材料产业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成功吸引了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效应强的重点项目,为银川市建设“中国新硅都”凝聚强大合力。
全产业链基本形成
近年来,银川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产业为要,项目为王,一手抓龙头企业引进,一手抓关键环节企业和配套企业,引进和落地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效应强、投资规模大的高质量产业项目,光伏产业建设强劲。
2022年,光伏产业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465.5亿元,同比增长71%,占市级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0%;去年1~11月,中国新硅都完成总产值462.22亿元,同比增长14.7%,占市级规上工业产值的34%,环欧年产35GW高纯太阳能超薄硅单晶材料智慧工厂等36个光伏产业链项目年度计划投资135.5亿元,已完成投资92.3亿元,占市级工业投资比重的55.7%,产业链式聚集稳步推进。
目前,已形成拉晶、切片、电池到配套的坩埚、热场、串焊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具备单晶硅棒产能122GW、硅片产能93GW、单晶电池产能15GW、串焊机产能1800台,太阳能级石英坩埚产能69万只,建成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单晶硅智慧工厂、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光伏材料生产基地。2023年以来,重点新引进的晶钰年产10000万千米金刚线、龙祥年产80万吨光伏支架等光伏产业项目,填补了银川光伏产业链的空白。
技术水平保持领先
走进35GW高纯太阳能超薄单晶硅片智慧工厂项目(以下简称“DW五期项目”)的设备安装现场,工人正在紧张作业。“目前,项目已完成投资10.8亿元,主厂房已封闭,已完成门窗安装,地坪施工;动力站、废水站、多功能厅主体已完工。正在进行二次配套设备安装,65台切片机已到场,正在逐步调试投产。”该项目负责人说。
作为TCL中环晶体六期产业链延伸配套项目,“DW五期项目”将持续推动智能化、绿色化的智能制造转型,通过设备自动化的深度开发,结合高度柔性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生产模式,部分区域将最终实现自主协同、高效运转的“黑灯工厂”的建设,以“60%黑灯化+40%集控化”的智慧作业模式,实现从来料到成品发货的全流程自动化再升级,预计人机配比率将降低16%,人均劳动生产率将提升24%,在同行业中持续保持领先地位,成为全球卓越的工业4.0与智慧园区新标杆。
在银川,已建成光伏材料、太阳能化学转化技术2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高效单晶硅片制备等6家自治区级以上研发平台。银川隆基P型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4.06%,保持全行业领先地位;中环宁夏工厂项目是全球领先、单体最大的单晶智慧工厂、绿色工厂、“黑灯工厂”;小牛自动化研发的太阳能电池片全自动串焊机,打破了全国光伏串焊机依赖进口的局面,被评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
龙头企业带动明显
2023年12月10日,宁夏盾源聚芯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盾源聚芯”)研发楼及石英坩埚扩产项目竣工投产。该项目总投资5.4亿元,建设规模3.3万平方米,主要生产半导体石英坩埚、超高纯石英砂及硅部件产品,项目投产后可年产石英坩埚10万只、石英砂3600吨、硅部件4万枚,年产值可达10亿元。该项目将进一步扩大企业石英坩埚和硅部件在全球的市场份额,为银川市延伸产业链条、完善产业配套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银川加快打造“中国新硅都”、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盾源力量”。
“经过多年布局发展,银川新材料产业沉淀了多项‘打破壁垒’‘填补空白’的新技术,建成若干‘业内最大’‘行业领先’的大项目、新项目,已聚集了隆基、中环等一批光伏行业龙头企业,现有规上企业22家,占市级规上企业总数的5.9%,对市级规上工业产值的贡献达34%。”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光伏领域产值突破100亿元以上企业3家,50亿元以上企业1家,获评自治区“链主”企业1家,银川市“链主”企业2家,中环50GW单晶硅智慧工厂建成投产带动实施了中晶新型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化、欧晶石英坩埚产业化等6个产业配套项目,成功打造单晶硅材料加工的全流程产业链布局。光伏产业龙头企业集聚产业链,专精特新企业保障供应链的发展模式基本形成。
如今,越来越多的新型产业在银川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除光伏产业外,硅片、石墨烯、工业蓝宝石也把银川作为新兴产业最佳承接地。利用宁夏气候、电力和政策优势,银川正在大力发展以光伏材料、蓝宝石材料、新型半导体材料、电池材料等领域为重点的新材料产业,引进新材料龙头企业,多措并举建链、补链、强链、延链,在培育行业内“单打冠军”的同时,加快扩大规模形成聚集效应,不断推动新材料产业提档升级。
下一步,银川市将进一步立足发展先进高效的晶硅光伏产品及技术,统筹布局产业链上下游,坚持绿色发展和协同创新,形成绿电供应、绿色制造、绿能开发应用的闭环产业链,到2025年,力争打造新材料和新能源两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努力建成“中国新硅都”的同时,助力自治区建设全国新型材料的“大工厂”“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