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精准对接和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医疗健康服务需求,发展远程化,定制化、智能化数字健康新业态,提升“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水平。
如何更好地借势数字化浪潮,高质量发展互联网医疗,增强民生保障能力,值得政产学研各界深入思考、积极探索。
3月15日,瞭望周刊社在京举办“互联网医疗的高质量发展”课题研讨会,来自国家卫健委、北京协和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宣武医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京东健康等机构的多位资深专业人士齐聚一堂,就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现状、面临的困难以及监管创新等多个议题进行了深度探讨。会议由瞭望周刊社事业发展部负责人汤耀国和李晓明主持。
互联网医疗大有可为
十多年前,互联网医疗开始进入大众视野,围绕线上挂号、医药电商、慢病管理等服务迅速催生出多个平台。在不断演进的政策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互联网医疗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尚在不断摸索中。
国家卫健委体制改革司副司长薛海宁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互联网+医疗健康”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等,让老百姓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和便捷化水平。李克强总理强调,要加快医联体建设,发展“互联网+医疗”,让群众在家门口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对此都作出了部署。
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大所智慧健康部主任闵栋看来,目前我国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紧张、供需缺口持续加剧,互联网医疗、智慧医疗发展是大势所趋。比如,我国执业医师数量还远远无法应对日均门诊量,亟需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提升医疗服务效率,扩大医疗服务供给,互联网医疗大有可为。
以互联网医疗平台京东健康为例,京东健康互联网医疗事业部总经理肖建波介绍,京东健康推出在线问诊、健康咨询以及专科专病慢病管理等服务,目前每天服务的患者已经超过16万人次。
闵栋从技术发展维度将互联网医疗分成3个发展阶段:1.0时代主要是医疗信息化,即医院内部业务系统和管理系统的互联互通;2.0时代是包括以在线导流、问诊为主要模式的互联网医院,以及医院内部融合医保的全流程移动医疗;3.0时代是智慧医疗,人工智能全面融入医疗全环节,实现医疗全流程智能化。在他看来,目前我国医疗行业信息化正处在从2.0向3.0的过渡阶段。
“未来,智慧医疗发展的关键词是‘融合’‘延展’和‘创新’,要有创新的模式和技术。”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宣武医院老年医学部主任陈彪认为,医务工作者提高对数字化理解的同时,必须把患者就诊和疾病的过程数据化,建好真正可进行深度学习的数据知识库,才能大规模推广突破自我的诊疗模式,最终改变医学的未来。
问题和短板逐渐显现
互联网医疗蓬勃发展过程中,一些问题和短板也逐渐显现。
例如,近年来,不少医院着手建设互联网医院,并积极利用互联网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可以说互联网医院已成为公立医院标配。
对患者而言,互联网医院实现了互联网平台与线下实体医疗机构的互联互通,省去了冗长的挂号和门诊等待时间,大大提升就医体验。不过,从线下医疗机构近年来建设的互联网医院来看,整体运营情况不尽如人意,存在“建而不用”“积极性不够”的问题。
“真正关注疾病管理的互联网医疗渗透率低。”陈彪认为,消费者的数字化医疗旅程包括了解信息、远程问诊、线上购药、疾病管理四个主要场景,其中了解信息已超过六成渗透率,而疾病管理则不足一成。
肖建波则表示,互联网医疗已经发展差不多20年了,但是整个医生端、患者端的体验还有很大的优化和提升空间。互联网医疗平台上,咨询老年用户病情的很多,但由老年人自己发起的很少,基本上是家人或者朋友帮忙。
在陈彪看来,目前影响互联网医疗发展的因素可以归结为三点,一是受医疗机构限制、医生诊费低,医护人员参与积极性不足;二是公立医院不够积极、缺乏促进整合的制度保障,导致互联网医疗与现有医疗体系的整合程度较低;三是医保和商保参与度低,保险支付不到位,缺乏以患者满意度为标准的支付机制。
“专家线上问诊问题没解决。”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主任医师敖虎山表示,需要更好推动医生多点执业,让公立医院医生能够自由选择互联网医疗平台作为多点执业的第二选择。
支付问题也备受关注。中国人民大学医院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曹健认为,互联网医疗行业持续发展,线上诊疗服务如何收费、和线下是否保持同一标准,又是否应纳入医保支付、支付标准怎么定等问题亟需明确。
专家认为,互联网医疗发展的障碍还在于,大部分医院之间、科室之间的数据信息不能共享,包括患者生命体征信息、影像检验报告、互联网诊疗记录、药品使用等基础数据在医院系统中好比一个个“数据孤岛”,难以形成互联互通的合力。
陈彪建议,为进一步推动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应采取五大举措:一是鼓励公立医护人员,尤其是专家,积极参与以患者管理为目的的互联网医疗,打破医院以治病为中心的围墙模式,真正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模式;二是制定政策,推动大医院与社区实现区域和跨区域的医联体建设,实现依托互联网医院的患者管理;三是制定灵活的医护诊费标准;四是积极推动互联网医院的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医保制度;五是积极推动商业保险将互联网医院作为服务对象,参与健康和疾病管理。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黄宇光建议,大型公立医院考核指标中,不妨加入互联网医疗、智慧化医疗维度,将互联网医疗纳入医院绩效考核体系中。
肖建波表示,互联网医疗平台建设成本高、投入大,收益很低,所以医疗即使是在线上做,也难以脱离其公益属性。作为京东集团旗下专注医疗健康业务的子集团,京东健康非常愿意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民众提供更加易得、便捷、优质和可负担的医疗健康产品与服务。
在规范中创新发展
“安全、高效、优质是医疗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黄宇光说。
互联网医疗行业亦是如此。近年来,随着行业实践的不断深入,监管政策也逐渐明晰,监管部门出台了多项针对互联网医疗的规范性文件,“规范”也成为行业发展关键词。
为进一步规范互联网诊疗,促进互联网诊疗服务健康发展,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起草了《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并于去年11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互联网诊疗业务、诊疗活动质量安全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监管要求。
“医疗行业具有门槛高、影响国计民生等特殊性,强监管是必须且必要的,不然各方在探索过程中可能会迷失方向。”肖建波表示,监管政策的细化、明确,有利于进一步规范线上诊疗行为,推动全行业以患者健康安全为中心规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