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8亿元!宁夏光伏材料产业链上11家规模以上企业,2021年工业产值同比增长60%。
这些企业以创新驱动提升核心竞争力,纷纷练就“独门绝技”:隆基集团电池片转换效率多次刷新世界纪录;宁夏中环光伏材料公司G12大尺寸硅片,能有效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及产出功率,有效降低度电成本……
强者集聚,方成为大。近年来,我区打造“一核三群一园一基地”特色光伏产业生态,通过内引外联,延链补链强链壮链,全区光伏产业协同配套体系日益完善,吸引国内众多光伏产业头部企业投资布局,诸多新建项目达产后,将拥有22.5万吨多晶硅、100吉瓦单晶硅、30吉瓦电池片、30吉瓦组件产能,成为全国重要的光伏材料生产研发基地。
光伏材料产业正成为宁夏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又一新优势,带动光伏发电、储能电池、电解水制氢等多个清洁能源项目布局宁夏,推动光伏材料全产业链条向“链主”高端化、“链路”智能化、“链条”绿色化、“链企”融合化稳步发展。
如果说,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光伏产业的“福地”,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则是高性能纤维的“乐土”:晓星集团、泰和新材、中石化宁夏能化等氨纶产业链头部企业强强协作,从电石到1.4丁二醇到聚四氢呋喃再到氨纶深度融合,形成从“一块煤到一匹布”的全产业链条。晓星集团和泰和新材两大氨纶巨头在宁东这片沃土相聚,奠定了我区高性能纤维生产的后发优势。
宁夏正抓紧描绘高性能纤维产业蓝图:已建成6.6万吨氨纶、4500吨芳纶的生产能力,正在加快建设百万吨级氨纶生产基地,开工建设晓星二期、泰和三期、泰光10万吨氨纶、泰和1.2万吨对位芳纶二期项目……这里,正在逐步成为“中国氨纶谷”。
锂离子电池是新型绿色环保电池,作为新型动力/储能电池的主要方向,需求持续走强。气候条件以及区位、政策、营商环境等,是我区发展锂离子电池的优势条件。宏观布局,激发产业动能,微观调控,激活内生动力。我区积极引入巴斯夫杉杉、中化集团、江苏百川高科等国内锂电池材料龙头企业投资布局,逐步打造“前驱体—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动力/储能电池—电池资源化利用”产业链条。
企业通过加快技术创新,提升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水平,积极打造市场竞争新优势。布局、达产、创新、提升,我区电池材料产业亮点纷呈。
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宁夏)有限公司是我区锂电池正极材料的“链主”企业,率先打造锂电池正极材料智能化数字车间,综合产能超过5.5万吨。“‘十四五’期间,公司将投资5亿多元,新建2.7万吨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智能工厂项目,预计今年底投产,全部达产后实现产值超50亿元。”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宁夏)有限公司总经理袁荣忠介绍。
宁夏汉尧石墨烯储能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石墨烯三元正极材料和导电浆料在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方面明显优于传统三元材料,能够大幅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
我区现有规模以上锂离子电池材料制造企业6家,其中正极材料生产企业5家,产能8万吨/年,占全国正极材料产量的13%。
“这些骨干企业在上下游产业建链补链壮链延链方面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为我区新材料产业带来聚集效应。”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区充分发挥优势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加快技术创新转型升级,不断提高新材料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协同发展提升规模效应,全力培育产业集群,增强核心竞争力,构建发展新格局。
一代材料决定一代产业,谁能快速掌握新技术、研发新材料,谁就能在产业变革中奠定新优势。宁夏正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之心,筑巢引凤,推动一批新材料项目的加速落地,进一步补齐产业链条短板,持续提升我区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基础能力和配套水平。
创新体系的有力支撑,为新材料产业加装了引擎。为大力推进新材料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和创新驱动,我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大力推进稀有金属特种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宁夏光伏材料重点实验室、宁夏特种材料重点实验室等国家或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国家钽铌特种金属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宁夏动力与储能锂电池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宁夏太阳能电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引导区内科研院所与新材料企业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
有了高新技术的强力支持,宁夏新材料产业育新机开新局,逐步迈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注重抓创新添动能,内生动力持续增强。”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区鼓励引导企业加强技术研发,通过开展新材料产业关键技术“揭榜挂帅”及重点研发计划立项、研发费用后补助等方式,支持耐高温型聚氨酯弹性纤维等300余个新材料科研项目及企业研发,支持专项资金近2.4亿元,拉动企业研发投入达28.4亿元。同时,积极培育创新载体,深入实施人才能力提升工程,进一步助推新材料产业“内涵式发展”。
近年来,我区多措并举力推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产业规模逐步壮大。规模以上新材